神阙穴
神阙(shén què),经穴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别称脐中、气舍、气合。属任脉。在脐中部,脐中央。穴下为皮肤、结缔组织、壁腹膜。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。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。主治泄痢,绕脐腹痛,脱肛,五淋,妇人血冷不受胎,中风脱证等。
基本信息
中文名:神阙穴
位 置:位于脐窝正中
别 名:脐中、气舍、气合
出 处:《针灸甲乙经》
功 能:温阳救逆、利水固脱
主 治:泄痢,绕脐腹痛,脱肛,五淋等
操 作:禁刺;宜灸
主要配伍:配足三里治肠鸣腹痛
名称释义
变化莫测为神,阙指要处,穴当脐孔,是处胎生之时,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,故又命蒂。名之神阙,是因胎儿赖此宫阙,输送营养,灌注全身,遂使胎体逐渐发育,变化莫测,因名神阙。
功能作用
培元固本、回阳救脱、和胃理肠。
定位
在脐中部,脐中央。
解剖
穴下为皮肤、结缔组织、壁腹膜。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。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。
主治
泄痢,绕脐腹痛,脱肛,五淋,妇人血冷不受胎,中风脱证,尸厥,角弓反张,风痫,水肿鼓胀,肠炎,痢疾,产后尿潴留。
操作
禁刺;宜灸。
临床运用
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、肠炎、痢疾、尿潴留。
配伍
配足三里,调理肠胃,治肠鸣腹痛;配长强、气海,升阳举陷,治脱肛;配气海、阴陵泉,益脾气、利寒湿,治疗泄利不止;配重灸关元,益阴敛阳、回阳固脱,治疗中风脱症;神阙拔罐配刺天枢、足三里,益气健脾和胃,治疗泄泻、呕吐。
功效
穴当元神之门户,故有回阳救逆、开窍苏厥之功效。加之穴位于腹之中部,下焦之枢纽,又邻近胃与大小肠,所以该穴还能健脾胃、理肠止泻。本穴除治中风脱症,厥逆之痰外,还可用治腹泻、绞痛、脱肛等症。一般不针,可纳炒盐,外敷姜片灸之。
相关论述
《甲乙经》:“肠中常鸣,时上冲心,灸脐中”,“绝子灸脐中,令有子”。
《铜人》:“神阙,治泄利不止,小儿奶利不绝,腹大绕脐痛,水肿鼓胀,肠中鸣状如流水声,久冷伤惫,可灸百壮。”
神阙穴:人体命根子!
神阙穴就是肚脐,是连接脐带的地方。它是人体361个穴位中唯一能看得见,摸得着的穴位,它处于人身阴阳相交的地方,诸气会聚之处。
人体先天的强弱与此穴密切相关,故被称为“先天之本源,生命之根蒂”,所以古人有“脐为五脏六腑之本”、“元气归脏之根”的说法。神阙穴还是平衡阴阳,调整脏腑的枢纽。经常按摩神阙穴是古今养生家的重要修炼方法,能够起到益气养血、调和脾胃、复苏固脱,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。
神阙穴和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。大家都知道,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,属于先天真息状态。等婴儿脱离母体后,脐带就会被切断,先天呼吸中止,后天肺呼吸开始。而脐带、胎盘都紧连在脐中,所以,如果没有神阙,生命也不会存在。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,就像给人体建立了一座能源供应站和保健站,人体百脉气血就能够随时自动调节,身体就会健康无病,青春不老。
其实脐疗的历史非常悠久,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肚脐填药治疗疾病的记载,汉代“医圣”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》中也详细地记载了脐疗法。后世的阐述则更加详细,晋代的葛洪记载治疗霍乱时,是把盐放在脐中,灸二七状;明朝龚廷贤在《万病回春》里记载,用五倍子与醋熬成膏,敷脐治疗小儿泄泻;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也有葱汁贴敷脐部,来治疗水肿、尿短路的记载;清代吴师机的《(理论骈文》记载的利用脐疗治病的药方涵盖内、外、妇、儿等多种病症,应用范围更加地广泛。他描述当时治疗黄疸的方法是,把百部的根放在肚脐上,用酒和糯米饭盖之,至口中有酒气为度;又用干姜、白芥子敷脐,至口中辣去之。《理论骈文》中还记载用大戟红枣膏(大戟粉、枣肉捣成膏)贴脐,有协助排便的功效。
【取穴方法】
该穴位于人体腹中部,脐中央。
【穴位主治】
该穴主治疾病为:四肢厥冷,中风虚脱,绕脐腹痛,风痈,形惫体乏,水肿鼓胀,小便失禁,便秘,脱肛,泄泻,五淋,女性不孕。
【按摩方法】 神阙穴
揉中法:晚睡前空腹,把两手搓热,双手左下右上叠放在肚脐上,顺时针抖转(女子相反),每次揉360下。
艾灸神阙穴
神阙隔姜灸:把姜片上穿刺数孔,覆盖于脐上,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,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。每次灸15~20分钟,隔日1次,每月灸10次,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、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。
隔盐灸取少量食盐放在脐窝,上面放钱币大小的生姜片,再拿艾条灸,其余注意事项上面关元穴中已经介绍,在此不再重复。此法有温牌胃、补肾阳的作用。